刘秋万:三十年励精图治磨一剑,“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回望百年路,金融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金融科技在现代社会经济民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信息科技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愿景,有利于坚定初心,全面开启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 刘秋万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建设历程回顾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信息科技发展总体上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三个阶段。在此期间,中国银行的信息科技建设也经历了由散点到集中、由全国统一到全球统一以及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等发展阶段。
1.开创信息化发展之行业先河
1974年,中国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电脑记账的银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银行信息科技走上了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历程,由计算机系统代替了手工业务处理,期间开创了多个先河:1985年中行珠海分行发行中国第一张银行信用卡,1986年珠海分行开始使用中国第一台ATM机,1987年天津分行发行中国第一张万事达借记卡。进入21世纪,中行完成了区域化数据大集中后,启动了以“全国数据集中、版本统一、理念转型”为目标的“蓝图工程”。
2.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3年中行启动IT蓝图咨询项目,2004年正式批准IT蓝图发展规划,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IT治理和安全四个方面,明确了中行信息科技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2006年正式启动了IT蓝图实施工作,2011年10月30日实现了IT蓝图在总行及34家境内分行的成功投产,完成了境内全辖数据逻辑集中和应用系统版本统一、集中运营,实现了核心银行系统和配套外围系统的换代升级,构建了安全可靠的“两地三中心”基础设施架构和7×24小时的运维体系。在此期间,海外机构信息系统也实现区域化集中上收,由三大海外信息中心为所辖区域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持。IT蓝图工程中,中行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首次采用“引进—消化—自主”方式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体现了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业务实践的完美融合,完成了中行信息科技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中行在科技引领创新、技术推动发展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为金融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也为后续构建全球一体化IT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IT基础。
3.信息化成果由境内向全球延伸
2011年,中行对海外核心银行系统实现逻辑集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启动预研,拟构建一套领先同业的、支持全球一体化运营的IT系统架构。2012年,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全面启动,经过6年的建设,随着2018年4月粤港澳批次成功投产上线,中行完成海外蓝图上收,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集中。与此同时,中行持续对手机银行、交易银行、智能柜台、智能客服等平台进行迭代升级,打造多渠道协同的智能服务体系。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落地。
4.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新战略
2018年5月,中行发布《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以“坚持科技引领,打造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用户体验极致、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为目标,提出了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框架。中行信息科技体系深化战略执行,积极构建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技术架构转型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1月,中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并命名为绿洲工程(OASIS:Open、Agility、Smart、Innovation、Solutions),该工程将通过统一的方法论进行企业能力的分析、设计、规划和实施,将业务和IT有机结合,建立一整套基于模型的标准化流程,从而成功实现和执行企业战略。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发展成就概览
过去的30年是中国银行IT治理架构、应用系统、基础架构、科技管理与工程实施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的30年。
1.搭建了现代化IT治理架构体系
中行先后成立了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互联网金融委员会,近期整合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工作。总行先后成立信息科技部、产品研发中心、信息科技运营中心、软件中心、中银金融科技公司,逐步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的IT治理体系,实现信息科技建设工作的统一管理与专业化分工。海外成立了美洲、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信息中心,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海外信息科技建设支撑能力。
2.形成了全球一体化IT服务能力
在集中统一方面,实现了核心银行系统及配套外围系统的集中统一,建立了支持全球集中运营的运维管理体系;在转型提升方面,完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转型,构建了集约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体系,支撑了海外发展模式的转型;在延伸拓展方面,支持服务全球客户,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渠道拓展和产品延伸,形成了全球范围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支持能力。
3.打造了绿色智能IT基础架构
将五大信息中心集中上收至总行信息科技运营中心,实现了全国数据逻辑集中和信息系统的集中运营,同步建设北京黑山扈生产中心、海鹰同城备份中心和上海张江异地灾备中心,成为业内首家采用“两地三中心”运行模式的银行。此外中行制定了“均衡分布、两翼齐飞、多点多活、绿色智能”的新一期机房建设规划,目标将形成北京、上海、合肥、内蒙多地布局,集中与分布式架构均衡部署的“多地多中心”IT新基建体系。
4.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化IT实施工艺
随着IT蓝图的实施,中行在科技管理、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安全管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适用于大型IT项目实施的方法论、涵盖项目管理、工程实施、投产演练、资源池等领域,同时结合国际标准,逐步推进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建设。2012年信息中心顺利通过ISO 20000标准认证,使中行成为中国首家获得ISO/IEC 20000信息科技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的银行。软件中心先后通过CMMI3级认证和CMMI4级认证,成为中国金融IT企业中第一家通过CMMI4级评估的企业。
5.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
手机银行先后推出跨境、军人、教育、运动、银发等特色服务专区,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办理业务的需求,已由过去的金融交易平台发展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交易银行推出手机版,对公线上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水平持续显著提升。以智能柜台为核心,建设智能化线下渠道,提高网点运营效率,推出智能柜台便携外拓版,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增添了营销新“利器”。新一代智能客服实现语音导航和八大类业务场景智能外呼。中行线上线下协同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日益完善。
中国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展望
过去的30年是中行科技人励精图治、披荆斩棘、开拓进取、践行初心和使命的30年。新时代的中行科技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仍在续写中行科技发展的辉煌。“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构建“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框架,推动金融科技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加快推进实施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列重大工程,打造支持客户精准服务、产品敏捷创新、运营集约高效、风控智能灵活的集团数字化支撑能力,以数字化发展推动“一体两翼”集团战略全面落地。未来金融科技工作将在夯实数字化基础、丰富数字化产品、拓展数字化生态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金融科技服务新格局。
1.面向集团发展,夯实数字化基础
全力以赴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重塑业务架构和IT架构,建立全新标准化工艺流程,构建企业级解决方案。聚焦“卡脖子”领域,全面推动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打造全链条国产技术栈,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加大以分布式、微服务为目标的新系统开发和存量系统替代,提高应用系统支撑能力,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加快“多地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蒙、合肥、西安机房各类云环境建设与交付,打造面向总分行和综合经营公司服务能力。按照目标规划开展渠道类系统、集市类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环境迁移,加速推进新增与存量业务上云。推进公有云平台租赁服务,满足非金融场景部署和对外服务需要。
2.面向客户服务,丰富数字化产品
坚持移动优先,以公司金融、个人金融、普惠金融为重点,提升重点业务领域的线上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能力,推进重点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掘数据价值,以“场景+业务+技术+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以科技引领业务创新发展。贯彻“一体两翼”战略要求,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力量,服务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强化总分行、境内外、银行与综合经营公司间的科技协同、产品推广和业务联动,促进中行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提升。
3.面向产业融合,拓展数字化生态
紧抓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围绕市场、客户需求与中国银行优势业务,持续推进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医疗、交通等重点场景建设,以金融服务嵌入和技术能力输出为主线,借助深度参与长三角、智慧海南等重点区域发展的机会,不断拓展服务场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银政、银企、银医、银校等方面合作,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金融生态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银行业的应用落地。
2021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银行将加快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全面提高敏捷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中行力量,以金融科技创新的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栏目编辑:王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报道 | 聚焦科技创新,聚力数字金融——2021中国金融业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研讨会全国巡回活动·武汉站成功召开
■ 观点 | 《金融信息系统多活技术规范》解读及设计方案分析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